條形碼應用讓看病更簡單
重慶的醫院,患者從進入醫院就會得到一個信息條碼。不管是在門診看病,還是住院治療,這個條碼的使用不僅大大提高了看病的效率,還能讓患者在醫院得到更有效的治療。你換床,或者不換床,信息就在條碼里,不變也不錯你相信,或者不相信,智能就在你身邊,不舍也不棄換床后,他總擔心護士記錯手腕條碼一掃描,讓他吃了定心丸
陳先生剛入院時住在市人民醫院病房樓11層17號床,因為想找一個更安靜的地方,他向院方提出希望能換一下病床。記者見到他時,他剛換到了20號病床。
一開始,陳先生有些擔心,因為換了病床后,負責照看他的護士變了,陳先生擔心新的護士由于不熟悉他的病情而出問題。“以往在醫院住院看病,護士都是用推車推著好幾個人的藥統一換,并且藥袋外只標有床號。由于病人多,護士一般只認識床號。我這一換病床,我怕她再出什么差錯。”陳先生擔心地說。不過很快,陳先生就打消了這種顧慮。
“新的護士拿著一個小儀器,在我手腕上的一個信息條上一掃,就知道我得的是什么病,醫生給我開了哪些藥,今天我換床后該輸第幾瓶藥。”陳先生高興地說,“這個方法太好了,就這樣一掃,什么事都解決了。”當陳先生掛的一袋液體輸完之后,只見護士拿著一個手機樣的儀器,對著陳先生手腕腕帶上的條形碼進行了掃描,而后又掃描了要更換藥物的條碼,最后才給陳先生換了藥。“那個儀器是掌上電腦,里面存儲了患者很多病歷信息,它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我們護理的效率和準確度,更好地保障了患者的安全。”一位護士長介紹說。記者體驗,這條碼的確好用從掛號、看病到拿藥,真是省了不少事
陳先生切實體驗到智能化帶給他的方便。而陳護士長則說:“要是沒有這個東西,我們護士也得費不少事。如果患者認為他少輸了一袋藥,以前我們得到垃圾堆里去找他用過的藥袋,然后拿著藥袋給他看。現在就不用了,只要把信息調出來一看,什么時間,哪個護士給換的藥,都一目了然了。”
據市醫院信息科副科長介紹,這個掌上電腦已配備給了病房內的每一名護士,它是病房無線網絡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。通過無線網絡,護士可以在掌上電腦上看到醫囑,醫生也可以看到患者的各種實時數據,隨時掌握患者病情,使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。
從掛號、看病到最后拿藥離開體驗了一次看病的全過程,而在這個過程中,高科技讓看病變得更便捷。
看病首先要掛號。目前不僅可以現場掛號,還可以電話、網上預約掛號?;颊咴趻焯柼幪顚憘€人基本信息后,他的信息就會記錄在一個條形碼上,這個條形碼要被粘在病歷上。
通過這個條形碼,患者可以在門診室附近等候醫生叫號。從醫生看病到最后拿藥,你只要把病歷遞上去,掃描一下條形碼,所有的信息就都可以呈現在電腦上。而患者在交費處交上藥費后,走到藥房,他所需的各種藥就已經準備好?;颊哌f上單據就可以直接拿藥,這中間省去了不少等候的時間。
條形碼目前已經應用到患者看病的各個環節,這既提高了患者看病的效率,也提高了準確度。病房里,平板電腦將被應用到時醫生可以實時查病歷、下醫囑。
“其實,醫療智能化目前還有許多地方可以完善,我們正在研究改進方案,也提出了不少新的思路。”現在醫生查房時,如果想要了解患者詳細的病歷,必須得回到辦公室才能調閱,而患者看病交費,有時要在不同的窗口排隊。針對這些情況,醫院也在尋求解決的辦法。
據介紹,目前,在重慶市醫院部分病房已經進行試點,將平板電腦搬到病房。通過無線網絡,醫生可以實時查看患者病歷,并下醫囑,使患者得到更為及時的治療。
而儲值一卡通的出現將解決患者來回跑窗口交費的麻煩,患者拿著一張卡就可以在門診、檢驗室等地方交費。通過一卡通,市民甚至在銀行就可以掛號。目前,市醫院計劃引進自動包藥機,該機器可將患者服用的藥物按每頓用量、所需天數分裝,使患者每次服藥拆包即服,極大方便了患者服藥,保證了用藥合理安全。先進設備的應用,將大大提高醫院的醫療水平,患者也將能體會到智能化帶來的好處,使病癥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。
重慶兆麟條碼應用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:023-68614172
條形碼逐漸走進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,除了醫院,學校也開始使用條形碼。【條形碼在學校試用案例】
相關資訊
熱銷產品排行
熱門文章推薦
- 圖書館RFID標簽
- 條碼掃描槍與PDA手持終端的區別
- 一維掃碼槍跟二維有什么區別?
- 一維條碼和二維條碼的區別
- 中國條碼打印機十大品牌排行榜
- 影像式激光掃描器與紅光掃描器的區別
- 條碼掃描槍紅光掃描和激光掃描區別
- 條形碼編輯軟件下載
同類文章排行
- 新大陸NLS-PT86 采集器產品參數說明
- 新大陸NLS-NFT10醫療版 手持PDA產品參數介紹
- 新大陸NLS-MT30H PDA產品特性介紹
- 核酸掃碼看不清?霍尼韋爾PDA來助力!
- 新大陸NLS- MT69手持機產品參數/介紹
- 新大陸NLS-PT30手持機產品參數/介紹
- 新大陸NLS-MT90手持機產品介紹
- 新大陸NLS-N7便攜式采集器 產品參數
最新資訊文章
您的瀏覽歷史
